中文繁体
简体中文
Cooperation
Product Services
News
About
Home
Investment
Point of view
投资哲学
PHILOSOPHY
人性
本体
时与空
认知的缺陷
道德与信仰
羊群效应
金钱的精神本质
来源: | 作者:pro05c6f7 | 发布时间: 2015-11-11 | 7134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货币产生当初,人们需要有极大的信念,才能敢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成果换取一小块金属或一张被称作钱的纸片。因而,货币包含的不仅仅是金子,更是包含了高纯度的道德。拿钱币去购物,是一种契约行为。当人们拿着钱去买东西时,他们相信售货者会接受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是因为双方对货币都有信心。买方承诺买东西的钱是真的,而且相信卖方一定会见钱给货。卖方收钱,就有义务向买方提供约定的货品。只有有精神活动的人类才能进行货币交换与买卖。因此,买卖的过程是一个精神活动的过程。钱,不论一些人多么恨它,它仍然是人类精神活动的结晶。作为一种富含道德的精神现象,金钱是衡量文明的尺度,也是精神文明的象征。通常而言,金钱的多寡与文明的程度成正比,与野蛮的程度成反比;与道德成正比,与强制成反比。正是金钱使得自愿的交换成为可能。按双方同意的价格交钱交货才是文明的行为。市场不同于战场,是人们自愿互动交换的地方,免于强制的地方。金钱需要道德。金钱是正义、富裕与进步的象征。一般而言,金钱越多的国家越进步。金钱扩大了交易的半径,也就扩大了道德的延长线。在中国,说到金钱,人们常常会想到贪官。然而,金钱不是贪官生产出来的,而是每一个财富生产者创造出来的,成为贪官的贪欲对象是金钱的不幸,是财富的生产者的不幸,而不是金钱的过错。  一纸金钱,是一纸契约;一纸金钱,是一纸信用;一纸金钱,是一纸信心;一纸金钱,是一纸德性。